过了腊八就是年
■■■■
腊八节
20/1/2021
腊八节,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,又称为“法宝节”“佛成道节”“成道会”等。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,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。
腊八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,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,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、小米、糯米、高粱米、紫米、薏米等谷类,黄豆、红豆、绿豆、芸豆、豇豆等豆类,红枣、花生、莲子、枸杞子、栗子、核桃仁、杏仁、桂圆、葡萄干、白果等干果。
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煮,后经演变,加之地方特色,逐渐丰富多彩起来。南宋文人周密撰《武林旧事》说:“用胡桃、松子、乳覃、柿、栗之类作粥,谓之腊八粥。”《燕京岁时记》里则称“腊八粥者,用黄米、白米、江米、小米、菱角米、栗子、去皮枣泥等,和水煮熟,外用染红桃仁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、榛穰、松子及白糖、红糖、琐琐葡萄以作点染”。
■■■■
跟着非遗逛腊八
河北·赞皇腊八船
赞皇腊八船是和佛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民俗活动,源于佛教“慈航普渡”,在赞皇陈村开始流行源于明代名僧憨山德清(1546-1623年)。明成祖永乐年间至明代宗景泰年间,憨山大师曾在赞皇嶂石岩淮泉寺(旧县志载该寺原称石佛寺)养病一年有余,在此期间,他在淮泉寺开设道场,讲经演法,把“腊八船”最初的形式传给了陈村村民,村民代代相传、岁岁相因,形成了今天的“赞皇腊八船”,俗称“陈村腊八日行旱船”。
腊八日行旱船既包括民俗活动,更包括唱戏、秧歌、武术、杂技、唱经、鼓乐等文艺活动,它集上述各项之大成于一身,是当地传统民间文化的缩影,是赞皇县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,是对中国古老的佛教文化和农村民俗艺术的继承和发扬。
浙江·灵隐寺腊八节
在杭州,灵隐寺腊八施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,苏东坡等名人都曾亲尝灵隐寺腊八粥,并以诗文记录下施粥的盛况。如今每到腊八节,灵隐寺会免费向工地、车站、社区、医院、养老院、民工子弟学校等地派送30多万份腊八粥。这一延续12年的善举,不仅得到了杭州市民有志一同的称赞,也使腊八习俗和传统文化深入人心。
2016年,“灵隐腊八节习俗”入选杭州市非遗名录;2017年12月,又升级为浙江省级非遗。这使灵隐腊八节更多了一层价值认同,也时刻提醒着大家,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性。
重庆·华严寺腊八节
重庆华岩寺举办的“腊八节施粥祈福法会”则为重庆市市级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保护项目之一。
成都·文殊院腊八庙会
2020年12月,经自愿申报、组织推荐、专家评审、社会公示等相关程序,成都市政府公布了52个入选第七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名单,“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”“文殊院腊八节庙会”正式入选,申遗成功!
山西·晋中腊八节
在山西榆次的北六堡村,正在上演一场经久不衰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——“抬冰山”这一盛况也被晋中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。一进腊月,村里就着手制作冰山,冰山上的37根碗口粗细的冰柱也有很深的寓意:“淋出的冰山,前面九根分别代表的是风、雨、雷、电、霜、雪、雾等自然现象,两面的各七根代表北斗七星,后面的十二根是代表十二个月,有闰月的情况下就成了十三根了,最前面的两根相传是南天门的两根柱子。”“抬冰山”时,八个壮汉以鼓点为准,上下一齐颠动,缓缓绕街而行,铁棍、背棍等社火活动紧随其后。围观的村民和游客喜笑颜开,观赏这一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。
文化传承
腊八作为中国人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,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,广泛的群众基础,在这一天大部分中国人都要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,祈求安康幸福。端午节和二十四节气申遗的成功,让我们唤起许多已经日渐丢失的传统。支持腊八申遗,不仅能让腊八传统更好的传下去,更能让人们深入理解它们,理解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,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,对自己的祖先多一点敬畏,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诗意。
冬季面临疫情防控新形势新挑战,根据中佛协、民宗部门疫情防控需要,按相关部门通知要求,做好疫情防控,提倡各位在家过腊八,熬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祈愿早日战胜疫情,让我们做好自身疫情防控,在不远的将来重聚在一起。